第十三屆《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締約國大會10月2~14日在泰國曼谷召開,來自100多個國家的與會代表就如何強化法律、加強對瀕危物種的保護等問題展開了廣泛的討論,并在對一些危及有關物種的貿易進行限制方面達成了共識。
與會代表討論了50項有關瀕危物種國際貿易和貿易禁令的修改建議。其中各國提出的需要進一步保護的物種有禿頭鷹、美洲野貓、小須鯨、非洲大象、海豚、美冠鸚鵡、鱷魚、亞洲的海龜和烏龜、蝰蛇、大白鯊、紅豆杉等。根據公約,受保護的物種被分為兩類,第一類物種瀕臨滅絕,公約絕不允許進行這類物種的貿易;第二類物種雖沒有到面臨滅絕的程度,但也應引起重視與保護,因而這類物種的貿易必須得到公約的批準,這類物種包括一些珍稀魚類和亞洲的海龜和烏龜等。這兩類物種分別被列入兩個清單。各國代表在此次大會上協商對這兩個清單進行修改,或作調整,或增添新物種。
具有經濟價值的一些魚類是大會重要議題之一。與會代表討論了隆頭魚科的厚唇魚、伸口魚等。保護大白鯊也是會議的議題之一,捕撈大白鯊必須得到瀕危物種公約的批準。另外,美國與中國建議,采摘太平洋紅豆杉這類植物應得到瀕危物種公約的許可。會議還討論了捕鯨和象牙貿易等議題。
10月8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秘書處宣布了2004年度里海沿岸各國鱘魚子醬出口限額。秘書處是在里海沿岸5國為確保鱘魚可持續繁衍的數量而采取新的途徑方面達成了協議之后批準了里海沿岸各國的鱘魚子醬出口限額及其有關貿易的規定的。這一經濟刺激可減少非法捕撈鱘魚的現象,促進可持續漁業的管理,使鱘魚子醬業能夠穩步發展。據悉,阿塞拜疆、伊朗、哈薩克斯坦、俄羅斯和土庫曼斯坦已經達成協議,今年大幅減少其出口鱘魚子醬的限額。例如,這些國家2004年大白鰉(鱘魚中最珍稀的魚類)子醬出口的總限額是2003年的一半。今年此地區一些種類的鱘魚子醬的限額都比去年有一定幅度減少。
泰國總理他信在大會上指出,保護全球瀕臨滅絕的物種需要各國加大打擊非法販賣瀕危物種的力度,尤其要加強不同國家在其領域的執法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