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洋漁業局(NMFS)宣布捕捉旗魚為主的延繩釣漁船自4月4日開始可進入西經150度以西的夏威夷近海漁場作業,同時宣布由4月12日開始禁止漁船進入美國西海岸到西經150度以東的公海海域作業。此兩措施均是為保護海龜所作的決定。
(一)夏威夷近海作業再解禁
西部太平洋漁業管理委員會(WPRFMC)2001年4月宣布,由于夏威夷近海捕旗魚的延繩釣漁船有混獲青海龜及長海龜,因此禁止這些漁船進入作業。但2004年4月開始此一禁令遭取消,準許進入作業。
捕捉旗魚的延繩釣船使用魷魚為餌料,延繩漁具長度約20浬。依據「保護瀕臨絕種生物保護法」,此漁具對有保護必要的青海龜及長海龜會有混獲情況,因此此漁具必須解決此一混獲問題,或者改變操作方式將釣具控制在水深100公尺以內,雖然如此作業仍然有100只以上海龜被混獲。
為此NMFS努力進行防止海龜混獲技術開發(變更延繩釣所使用釣鉤及改用其他餌)。此次作業解禁主要是由于混獲防止技術成功的結果。WPRFMC要求漁船使用新開發出來的漁具,同時采取以下的資源管理措施:
(1)旗魚業者每年允許設置漁具數為2,120組;
(2)青海龜及長海龜每年混獲數分別為16只及17只;
(3)所有漁船均需派置漁業監督官,監控及報告混獲狀態;
(4)允許作業期間,即使設置漁具未達所訂標準,但如果混獲海龜已達管制標準,作業也需立即終止。
WPRFMC委員會指出,此次旗魚漁業解禁,完全是漁業界、政府及NGO環保團體合作的成果,三者合作提出管理辦法使漁業對海龜的影響減至最低,同時也使延繩漁業能夠持續作業。
NMFS局長指出,在旗魚漁業再開始作業期間,仍要持續進行保護海龜工作,應該了解注意力要集中于何處,同時了解主要保護手段為何(海龜限捕量),在此要求下進行漁船作業。
(二)西海岸近海作業禁止由4月12日開始為保護青海龜及長海龜,將禁止捕捉旗魚的延繩釣漁船進入美國西海岸近海水深較淺的公海作業(水深50-60公尺)。此限制適用于以加洲、奧瑞岡州及華盛頓州為基地的美國漁船。禁止這些漁船進入西經150度以東公海作業,也就是由美國西海岸到夏威夷海域。
NMFS部長指出,在大西洋海域測試的新的混獲防止技術顯示,青海龜混獲率能減少67%,長海龜能削減92%。但由于目前禁止作業海域,海龜資源情況極端危險,因此需要積極保護及努力使其資源回復,因此采取此種處理措施。如希望能再次開放漁船作業,仍需相關業者配合,同時也需要太平洋漁業管理委員會合作,努力開發新的防止海龜混獲技術,盡力保護海龜資源。
(三)環保團體希望推廣海龜保育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WWF)指出,防止混獲海龜不單是美國漁船的責任,應該是所有在太平洋作業漁船的責任,希望根據在夏威夷近海再開放漁場作業使用改良漁具成效,再發展出更新更有效的保護漁具。WWF進一步指出,如果保護海龜是必要工作,則應該保護海龜生息所需海洋及海岸各種環境。也有環保團體要求美國政府主導,要求業界能達到保護海龜及海鳥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