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世界2.08%人口的日本卻消費了全球15%的海產品,聽起來可能很準令人相信,但這一點也不夸張。眾所周知,日本是生魚片,壽司的家國,水產品在日本人的飲食中占有重要地位。日本盡管國土面積小,資源匱乏,但魚類資源十分豐富,漁業很發達。
東京的筑地市場時以說是世界上最大的魚類海產品的市場了。
凌晨兩點,卡車裝著前一晚捕的海鮮產品運進來,筑地市場便開始活躍起來了。獲準的批發商盤點貨物,根據等級,重量,新鮮程度等對水產品進行分類。大概凌晨4:3O中間商開始工作了,場面顯得更緊張一些。一般中間商有兩種——獨立的小規模的批發商和代表大公司或大零售商的“市場參與者”。他們在正式交易前對白天的貨物質量進行檢查。5點左右,隨著太陽冉冉升起,正式的拍賣便開始了。筑地市場的拍賣和一般的股票市場交易活動差不多,但叫賣聲十分有名,買賣都唱收唱付,高聲叫賣,充滿了活力。一錘定音的狂熱場景更會使人聯想到納斯達克股票市場場景。拍賣不斷進行,貨物一批批成交,一直持續到早上8點。
筑地市場還有儲存冷凍魚的倉庫,是為加工工廠準備的。新鮮的魚也能直接賣給飯店,菜市場,郊區的貨攤,壽司店和個人。
大概一天就有225萬公斤的水產品出售,數量之大在世界各大魚市場上可算是數一數二的。品種也極其豐富,金槍中、各種各樣的海菜、鰻魚、紅嚙魚、海扇、海蜇、柔魚、梭色、章魚等等,只要海里有的、可以吃的,在筑地市場上都能看到。其中金槍魚的價格最好,因為它具有很高的脂肪食量,可以用來做美味的生魚片,這可是譽滿全球的標志性日本特色產品,而日本料理以生魚片最為著名,它堪稱日本菜的代表作。
市場大,產品多,自然光顧的人也多。每天可有超過3萬人穿梭在筑地市場,其間很多有時間的家庭主婦到市場上討價還價,以極便宜的價格買到自己所想要的。
筑地市場熱鬧的場景還吸引著眾多的旅游者,到那去看一看,體驗那蒸蒸向上的活力,然后在附近貨攤上吃面條或壽司。
除了星期天、個別星期三和法定假期外,市場要開到早上10點為止。
筑地市場能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魚類市場,這與它的地理位置有很大的關系。筑地位于隅四川,日本本州關東平原南端,瀕臨東京灣,面向太平洋,水資源魚類資源十分豐富,又臨近東京。東京一丹始的時候還只是一個人口稀少的小漁鎮,當時叫做江戶,筑地就緊靠在小漁村旁。而如今東京可是一個國際大都市了,東京的交通很便利,時速達200公里的新十線,從東京延伸到九州,并向東北方面延伸。地下鐵道幾乎能到達所有的重要地區。鐵路、公路、航空和海運組成了一個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為筑地市場提供極大的便利,通向全國及時界各地。同時筑地市場就位了素有“東京心臟”之稱的銀座的南邊,銀座可是東京最繁華的商業區,更是為筑地市場創造廣良好的商業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