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粵北山區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稻田養魚,帶領大家共同致富奔小康,7月1日,珠江所養殖與營養研究室王廣軍研究員在連南瑤族自治縣農業局黨組成員、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黃海軍、連南縣農業局水產技術推廣站站長禤翠屏的陪同下,將8000余條優質鯽魚苗送到該縣大坪鎮牛路水村和香坪鎮大古坳村瑤族老鄉的手中,幫助瑤族群眾發展稻田養魚。此次共投放鯽魚魚種80公斤,放養稻田約50畝。
稻田養魚是連南瑤族自治縣“八排瑤”千百年流傳下來頗具民族特色的耕作方式,其生態理念可與世界物質遺產“青田稻田養殖”媲美,一直是瑤區農民維持生計的手段。近年來,連南縣委縣政府進一步改進并推廣這一特色產業。2012年廣東省節地節水高質高效漁業示范園區建設項目(以下簡稱示范園區建設項目)下達連南瑤族自治縣,通過項目的示范帶動、技術培訓,使農戶轉變養殖觀念,從傳統的靠天吃飯、自給自足的簡單養殖觀念轉變為利用現有新設施和新技術提高養殖產量和質量的觀念。2015年來,每年舉辦一屆“稻田魚”節,游客紛涌而至。連南禾花魚以特色生態農業的形式帶動當地旅游產業的發展,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八方游客,帶來了良好的旅游效益。
近年來,在珠江所的技術支撐下,連南縣委縣政府稻田養魚產業圍繞調整養殖結構調整、養殖品質提升以及增產增收等方面進行了思考。在傳統養殖鯉魚的基礎上,準備開展鯽魚、泥鰍、小龍蝦等品種的引進和試養。此次珠江所科技人員贈送魚苗就是調整養殖結構的一個具體實踐,也是科技支撐山區漁業發展的一個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