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福建水產科技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推進活動在福建省福州市隆重召開。本次大會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和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分行等單位主辦。會議旨在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海洋強國建設重要論述和到福建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推進水產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為培育新質生產力引領高質量發展注入新活力。福建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檀云坤、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院長崔國輝、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局長顏志煌、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王玉梅等出席會議,中國工程院院士、黃海水產研究所研究員陳松林視頻連線致辭。院科研管理部門負責人,院屬各所(站)相關領導和專家,以及福建省各區市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涉漁科研院校、企業及媒體人士等130多家單位近300人參加會議。

顏志煌主持會議并致歡迎辭,充分肯定了我院漁業科技創新和產業地位,對我院在促進福建海洋漁業高質量發展中的鼎力支持表示感謝。檀云坤在致辭中表示,期待我院與福建在海洋科技創新、良種培育、深遠海養殖、水產病害防治等領域的合作不斷走深走實,加快培育海洋經濟新的增長點。陳松林表示我們將秉持開放合作的理念,積極尋求與福建地方政府、科研院校及企業的深度合作,共同推進海洋漁業科技創新。
崔國輝在會上致辭,他表示,在國家鼓勵科技與產業創新融合和發展福建海上漁業的大背景下,此次活動的舉辦恰逢其時,是水科院和福建省合作的新起點。他指出,福建是海洋漁業大省,海域遼闊,條件優越,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潛力。接下來水科院將與福建政產學研漁業科技創新力量一道,進一步深入分析漁業科技發展態勢與方向,準確定位產業中亟需解決的關鍵瓶頸,圍繞高效育種、現代養殖、精準營養與病害防控、高效捕撈運輸、高質加工等產業鏈環節的關鍵問題,開展跨領域跨學科跨單位協同攻關,突破卡點、打通堵點、接通斷點,在原有產業鏈基礎上進行強鏈、延鏈和補鏈,持續強化高水平科技成果供給,為推動福建乃至全國漁業高質量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本次活動內容豐富,涵蓋合作簽約、科技成果推介、現場對接洽談等多個環節,為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及產業化的融合發展提供了優質平臺。期間,院成果轉化處介紹了全院總體情況和與福建下一步合作計劃,院屬9個研究所分別就各單位新技術、新品種、新項目等作展示推介,共推介技術成果80余項。根據福建水產行業技術需求情況,參會專家與有關科研院所、企業等進行現場交流對接,交流人次超百人。

活動期間,院與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院屬研究所與福建省漁業相關部門、涉漁高校院所及企業等8家單位簽署合作協議共14項,在水產種業、綠色養殖與碳匯漁業、水產品加工與質量安全、漁業裝備設施、海洋資源可持續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漁船安全應急等方面與福建相關單位一起開展關鍵技術創新和推廣示范。

隨后,崔國輝帶隊前往國家級福建連江海帶良種場進行調研,考察了海帶育苗基地以及海帶、鮑魚等高優品種研發情況;參觀遠洋漁業基地,現場查看了母港項目建設情況。院屬各單位分別組隊與當地漁業科研院校、企業等進行對接交流,為福建漁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長期以來,院屬各單位在福州市、寧德市、霞浦縣等多個市縣,與地方政府和有關企事業單位緊密合作,在戰略研究、規劃編制、種業創新和產業鏈支撐、深遠海養殖、智慧漁業等多領域全力支撐福建現代漁業建設。在霞浦縣建立刺參吊籠養殖關鍵技術體系,助推“北參南養”產業發展興盛;與福建省連江縣官塢海產開發有限公司聯合培育的“黃官”系列海帶新品種(系),已成為海帶養殖主導品種,市場占有率達40%以上;面向深遠海養殖開展大黃魚、大竹莢魚等新品種和新養殖對象的開發,推進了深遠海養殖技術創新與配套裝備研發。本次活動是我院發揮建制化優勢、深化產學研合作的重要舉措,開啟了集全院力量支撐福建漁業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下一步我院將以此次合作為契機,圍繞新發展理念,聚焦國家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需求,與福建省建立多渠道多層次的合作關系,共同推動海洋新質生產力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