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珠江水產研究所水產病害與免疫研究室在魚類疫苗浸泡免疫的機理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Study on Immune Response of Organs ofEpinephelus coioidesandCarassius auratusAfter Immersion Vaccination With InactivatedVibrio harveyiVaccine”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影響因子5.086)在線發表,第一作者為鞏華助理研究員,通訊作者為王慶研究員和陶家發研究員。文章鏈接網址:https://doi.org/10.3389/fimmu.2020.622387。
浸泡免疫是魚類等水生動物特有的一種免疫方式,具有操作簡便、省時省力的優點。疫苗浸泡接種效果依賴于魚體黏膜相關淋巴組織的免疫反應,該研究以鯽和斜帶石斑魚為研究對象,分別浸泡免疫接種1.5×107CFU/ml的哈氏弧菌滅活疫苗后,檢測皮膚粘液和血清抗體滴度及IgM、MHCⅡ的mRNA水平。結果顯示,粘膜抗體反應先于血清反應,表明局部粘膜免疫反應在浸泡接種中發揮重要作用。在鯽和石斑魚的后腸、肝和脾三個免疫相關器官中IgM和MHCⅡ基因表達的變化趨勢相似。石斑魚免疫后從高峰時間點(第14天)同一組織中基因表達的相對比例(26倍)和皮爾遜相關系數(0.8<|r|<1)可以推斷后腸-肝-脾存在內部免疫協同分子機制。此外,鯽在實驗室中常被用于各類海水魚弧菌疫苗評價的替代模式動物,本研究的攻毒結果顯示,鯽和石斑魚免疫后相對免疫保護率和變化趨勢基本一致,但IgM的表達存在一定差異。本研究為漁用疫苗的創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