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宋超副研究員等人發明的“一種用于特異性提取漁業水體中汞離子的納米材料及其應用”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專利號:ZL201911126021.7。
汞是廣泛存在于環境中的一種毒害重金屬。在漁業水體中,水中的微生物把無機汞轉化為甲基汞,并會在魚體內積聚,沿食物鏈不斷增加。可見,汞在漁業水體中存在會通過生物濃縮和生物富集效應,影響水產品質量,進而影響人類膳食消費安全。因此,定量漁業水體中的汞離子對漁業水質狀況做出預判斷極其重要。
目前,汞離子的檢測主要采取的方法是原子熒光光譜分析法、冷原子吸收光譜法和二硫腙比色法等。這些方法的雖然能夠準確地檢測漁業水體中汞離子的含量,但缺點也十分明顯,例如需要相關的大型儀器、繁瑣的檢測步驟和有毒有害的檢測試劑等。通過快速檢測的方法可以有效避免這些缺點,讓汞離子的檢測更加方便、準確和快捷。
針對漁業水體中汞離子的快速檢測方法鮮有報道,開發具有良好性能的漁業水體汞離子快速檢測試劑盒成為當前我國漁業環境保護領域的當務之急。同一般的快速檢測試劑盒開發類似,檢測結果的假陽性是快速檢測的通病。因此,在開發漁業水體中汞離子快速檢測方法時,第一步就是能夠找到一種方法,將汞離子特異性地從漁業水體中識別和提取出來,從根本上解決汞離子在后續快速檢測上存在的結果假陽性問題。本發明通過制備一種具有30個胸腺嘧啶鏈長的穩定共價鍵的超順磁磁性納米材料,其表面羧基基團形成氨基活化酯,能夠結合汞離子,從而有效地將汞離子從含多種重金屬的水溶液中分離出來,為后續的快速檢測技術研發提供了關鍵的技術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