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至17日,全國水產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水產品加工分技術委員會(以下簡稱“水產品加工分技委”)在青島市召開了水產品加工標準研討會。來自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及黃海水產研究所、東海水產研究所、南海水產研究所以及全國水產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中國海洋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17家單位的科研、教學、質檢、標準化、生產等方面的專家等30余人參加了會議。會議由水產品加工分技委秘書長王聯珠研究員主持。

加工分技委主任委員、黃海水產研究所副所長辛福言研究員致辭,對與會專家、代表表示歡迎,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水產加工標準化工作的大力支持;希望與會人員立足當前健全和優化水產品加工標準體系的要求,對標“十四五”農業農村現代化重點目標任務,以構建水產品加工全產業鏈標準體系為目標,提出立項標準,提升水產品質量,支撐產業發展。
全國水產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房金岑研究員介紹了當前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對于申請立項國標的要求及審查重點,針對食品質量國家標準的申請及起草應按照食品質量國家標準清理意見進行申報,申請立項的標準應有厚實的科研基礎,要加強標準的適用性;國家也加強了對報批標準的審查環節。
會上,中國海洋大學、中國農業大學、東海水產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學等單位分別介紹了“養殖大菱鲆品質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及其快速評價方法的探索”“《淡水魚品質評價技術規范》標準起草技術方案”“行業標準《養殖大黃魚質量等級評定規則》的進展”“行業標準《中華絨螯蟹等級規格》的進展”;秘書處介紹了食品質量國家標準清理結論,以及根據新的國家標準編寫要求起草的《國家標準模版(產品標準)》。會議還預審了22項擬申請修訂的國家標準,復審了6項已報批的國家標準。
各位專家積極獻言獻策,對申請立項的國家標準進行初審,對已報批的國家標準進行復審,保障了標準申報項目的成熟度及完成標準的質量。各標準起草工作組認真聽會,從修訂標準立項的必要性、可行性、經濟效益等多方面統一了認識,并規范了標準文件的格式及用詞用語。會議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在本次研討會上,黃海水產研究所還申請修訂了《鮮海水魚通則》《雨生紅球藻粉》《凍蝦》等9項國家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