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長江流域養殖魚類疫病診斷與綜合防控創新團隊從養殖患病黃顙魚體內新發現一種致病病毒病原。研究成果以“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RNA virus causing massive mortality in yellow catfish, Pelteobagrus fulvidraco, as an emerging genus in Caliciviridae (Picornavirales)”為題,在美國微生物學會會刊《Microbiology Spectrum》(IF=9.043)上發表。論文第一作者為劉文枝助理研究員,曾令兵研究員和周勇副研究員為論文的通訊作者。長江所為該論文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單位。
黃顙魚(Pelteobagrus fulvidraco)作為我國一種淡水名優養殖品種,養殖產業發展迅速。2020年春季,我國黃顙魚主養區域發生黃顙魚暴發性死亡,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魚體下頜基部出血,但病因不明,給黃顙魚養殖業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為明確我國黃顙魚主養地區黃顙魚主要致病病原,團隊成員利用電子顯微鏡技術在患病黃顙魚體內發現球形病毒顆粒,直徑約30-40nm。通過RNA-seq和RACE技術,獲得黃顙魚新發病毒病原全基因組長為7432bp。病毒基因組序列在核苷酸層面與其他病毒無同源性,在氨基酸層面上與小RNA病毒目中的成員屬約有28.3%的同源性。此外,熒光定量PCR、原位雜交、人工感染等實驗證實,該病毒能夠在黃顙魚組織中復制和增殖。病毒基因組結構、進化分析結果表明,該病毒分類于小RNA病毒目中的杯狀病毒科Caliciviridae,暫命名為黃顙魚杯狀病毒(Yellow catfish calicivirus, YcCV)。該新發現為黃顙魚重大疾病的防控技術研究奠定了基礎。
該研究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藍色糧倉科技創新”專項、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基本科研業務費等項目資助。研究論文全文下載地址為:https://doi.org/10.1128/spectrum.00624-22。

圖1.電鏡觀察患病黃顙魚組織和細胞中YcCV結果及細胞病變結果

圖2.YcCV在患病黃顙魚組織中原位雜交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