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檢技術作為標準化儀器分析檢測的重要補充,在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和促進水產綠色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一直以來,我國水產領域普遍采用膠體金法和酶聯免疫法開發各類快檢試劑盒,在操作過程及流程上存在諸多不便,且無法做到現場型(on site)檢測,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檢測“最后一公里”問題。
為解決上述問題,淡水漁業研究中心聯合江蘇省蘇微微生物研究有限公司共同開發了我國水產領域首個現場型快檢技術平臺。該方法基于納米級有機熒光微球的示蹤技術,開發出一系列針對特定藥物和環境污染物的時間分辨免疫熒光檢測卡,通過3D打印配套研發了便攜式熒光讀數儀和手機控制軟件,最終實現典型水產品藥物和環境污染物殘留的現場型快速檢測,做到有手機就能檢測,有力地服務于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承諾達標合格制度。

該項技術已發布相關企業標準,論文成果發表于國際環境領域權威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JCR 1區,IF=10.753),題為“Quantitative detection of malachite green in sediment by a time-resolved immunofluorescence method combined with a portable 3D printing equipment platform”。
該研究得到了無錫市科技局“太湖之光”科技攻關項目(M20211006)和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項目(CARS-46)共同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