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3月10日考察武漢疫情防控工作時,對水產供給提出要求,體現了總書記對漁業的重視和對武漢人民的關心,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身處湖北水產大省,深入貫徹中央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精神,堅持“戰疫情,抓科研”兩手抓,發揮漁業科技優勢,加強生產指導和技術服務,全力支撐當地水產養殖業穩產保供。
一、發揮養殖技術優勢,為苗種穩產提供支撐
利用長江所養殖專家團隊資源優勢,編制“長豐鰱的培育及健康養殖技術”“特色淡水魚飼料投喂技術及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期間的投喂策略”等實用課件,通過電話、微信、網絡視頻等多樣化方式,遠程指導養殖生產者開展自救。經過多方協調溝通,黃鱔養殖示范項目如期開展,湖北省潛江市黃鱔養殖基地做好產卵繁殖準備,仙桃市黃鱔養殖基地二期建設開始復工,四川省宜賓市新增200畝黃鱔繁育示范點,為確保黃鱔優質苗種的穩定供應筑牢基礎。

二、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為產業發展保駕護航
針對網絡上流傳的水產品攜帶新冠病毒的謠言,長江所“長江流域養殖魚類疫病診斷與防控魚病創新團隊”為主的研究人員在《中國水產》《科學養魚》等多個社會公眾平臺發表科普文章,通過專業知識分析,借助科學實驗數據向大眾證明,新型冠狀病毒并非來自于水生動物,食用水產品健康安全,不會傳染新冠狀病毒肺炎。通過水產品科普知識的正面宣傳,解除了水產養殖從業者和消費者對水產品存在的疑惑,為打造風清氣朗的輿論藍天做出積極貢獻。

三、努力創造復工條件,促科研任務有序推進
長江所全面開展科研生產復工工作,積極推進長江鱘(達氏鱘)自然繁殖監測工作等相關科研項目順利執行。在獲得四川省宜賓市農業農村局批準,并滿足四川省宜賓市應對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通行要求的前提條件下,長江所派遣身處湖北省外的5名職工成立科考小組奔赴長江上游開展2020年度長江鱘基礎調查工作。目前,科考小組追蹤到20余尾放流長江鱘超聲波信號,采集了長江上游代表性魚類資源樣品,各項調查工作正按步有序進行。


四、黨員擔當齊心協力,組織保障防疫工作
目前,長江所在做好自身防疫的同時,有123名在職黨員下沉到社區(村)參與疫情防控工作。農業農村部、水科院在前期向長江所劃撥15萬元專項黨費的基礎上,又將部系統廣大干部職工自愿捐款中的17萬余元劃撥長江所,支持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長江所干部職工備感溫暖、深受鼓舞,所黨委加強組織領導,積極妥善用好專項資金,推進落實防疫、慰問、幫扶等工作。
下一步,長江所將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和部黨組、院黨組的決策部署上,樹立全局意識,筑牢底線思維,做好“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科研工作”,落實支持疫情防控的各項保障措施,穩步推進復工復產和重點科研項目實施,在疫情阻擊戰中詮釋共產黨員和水產科研工作者的責任和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