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WTO對成員國市場開放的要求和壓力不斷加大,韓國與智利等國FTA的簽訂,特別是流通市場的逐步開放使韓國農產品的生產和流通面臨新的形式和挑戰。韓國政府、農民自身、 流通業者、研究學者都在積極探索,努力尋求適應新形勢的農產品生產和流通方式。
一、韓國農產品近年生產情況
由于與主要出口國的協議進口量逐年增加,國家收購制度逐步中止,部分進口大米進入零售市場等因素的影響,韓國主要農產品大米的種植面積和產量逐年減少。2000年韓國大米的種植面積和產量分別是107.2萬公頃和569.5萬噸,到了2005年,種植面積和產量分別為98.0萬公頃和513.3萬噸,種植面積減少了8.6%,產量減少了9.9%。韓國政府為了擴大自給率,對大豆等部分農作物采取部分收購措施,使得這部分農產品無論是種植面積還是產量沒有減少,反而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
韓國消費量最大的蔬菜類是制造泡菜的主原料白菜和蘿卜,由于近年泡菜的進口量增加,這兩類蔬菜的種植面積和產量也有較大幅度的減少。白菜的種植面積從2000年的5.2萬公頃減少到2005年的3.7萬公頃,產量從31.5萬噸減少到11.2萬噸。蘿卜的種植面積從4.0萬公頃減少到2.9萬公頃,產量從17.6萬噸減少到13.7萬噸。
由于韓國與智利等國家FTA的簽訂,進口水果增加,除蘋果外,水果的產量每年減少,個別沒有競爭力的品種,其種植面積和產量急劇減少。
韓國蔬菜和水果產量減少的同時,進口量大幅增加。韓國蔬菜類進口從2000年的22.01萬噸增加到2005年的58.76萬噸,水果類進口從46.01萬噸增加到69.25萬噸。
二、韓國農產品主要流通形式和渠道
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韓國農產品的流通渠道主要還是以農貿市場為主。大多數農民將自己生產的農產品拿到農貿市場自己銷售或通過拍賣銷售給零售商和消費者,這一時期,作為生產者的農民和作為消費者的零售商處于分散、無組織狀態,批發市場經營商主導著農產品的銷售形勢。這一時期主要的銷售渠道一種是農民自己在農貿市場銷售,另一種是收購商到產地收購,再到農貿市場批發或零售。
近年來,由于韓國大型流通企業的興起,特別是以新鮮時令蔬菜招攬顧客的各種超市、折扣店的增多,使農產品的流通形式和渠道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2005年韓國農產品的銷售渠道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農民的銷售渠道主要有四個,農民在當地銷售給產地組合或協會,這一部分占34.5%;銷售給產地收購商,這一部分占21.4%;銷售給儲藏加工企業,占29.6%;在當地競賣和直接銷售給用戶,占14.5%。
在農產品流通的中間環節,大型批發商占據主導地位。批發商的銷售渠道主要是零售商、中間小批發商、大型流通企業和大量需求業者。總體看通過市場銷售的占67.8%,直接交易和市場外交易占32.2%。
在最終消費階段,一般消費者的消費占75.4%,大型需求業者消費占24.2%,出口和其他消費占0.4%。一般消費者的購買渠道主要是零售商、大型超市,少部分消費者到產地直接購買。
三、韓國農產品流通的特點
根據韓國農水產品流通公社的調查分析,2005年韓國農產品中,大米的零售價格,農民銷售收入占76.8%,流通費用占23.2%;白菜、蘿卜等根葉蔬菜類的銷售價格中,農民銷售價格只占31.5%,流通費用和中間利潤占到68.5%;西瓜、草莓等水果類,農民所得占58.1%,中間費用和利潤占41.9%;辣椒、大蒜、大蔥等韓國民眾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調味蔬菜類的零售價格中,農民銷售價格只占35.2%,流通費用和流通利潤占64.8%。
在韓國農產品中,大米的流通占農民收入的大部分,其余農產品流通形成環節較多、費用偏高。一方面,農民的銷售價格不高,直接收入較少,另一方面,農產品零售價格較高,城鎮居民農產品消費支出較大。近幾年,韓國農副產品的零售價格大幅上漲,個別產品超過日本東京的零售價格。在首爾等大城市家庭主婦中流行“黃金蔬菜”、“黃金水果”的說法。
四、韓國農產品流通未來發展趨勢
韓國農產品流通發展趨勢是產地競賣、批發市場、批發商、零售商等傳統銷售方式所占的比重逐年減少,通過加工企業、儲藏企業、大型流通企業的銷售比重逐步增大。大蔥、辣椒等韓國主要蔬菜的銷售,零售商的銷售比重從2002年的71.6%減少到2005年的53.4%,而大型流通企業的銷售比重從2002年的9.3%增加到2005年的25.2%。
大型流通企業的登場和不斷壯大對現存農產品流通體制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一方面,作為生產者的農民除了批發市場、收購商等傳統渠道外又多了一個可選擇的銷售渠道,對于規模大,組織化程度高的生產組合或協會,直接銷售給流通企業,減少了中間環節,提高了農民的收入。另一方面,由于在農貿市場采購,不用大規模投資,同時又可大批量多品種采買農產品,所以大型流通企業和農貿市場的關系是既相互競爭又相互補充。
隨著流通環境的變化,生產主體的農民、傳統銷售主體的農貿市場等如果不積極主動的應對,將在與擁有雄厚資本和龐大銷售網絡的大型流通企業競爭中處于劣勢,特別是作為生產者的農民,除少部分有組織外,大部分是零散的單體作業形式,是市場競爭中最弱的群體,受市場環境變化的影響也最大。所以,韓國正積極推動以農民為主體,建立以組織化、規?;癁榛A,統一篩選、統一出庫和統一結算的產地流通市場體系,增強農民在新流通環境下的競爭實力并提高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