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年來, 歐盟有機農業發展非常迅速。80 年代初,由于自消費者對健康和營養的日益關注及其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強,北部歐洲國家的有機食品市場開始發展起來。其后,新聞媒體的介入、環保活動的開展及食品丑聞的接連發生促使人們尋求無污染的食品,進一步刺激了對有機食品的需求。歐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有機食品消費市場。其中,德國有機食品消費值占歐洲生產或進口的有機食品值的一半以上,其次為丹麥 (17.4 % ) 和奧地利 (11.5 % ) ,上述二國有機食品的人均消費量明顯高于其他國家,占整個營養食品消費量的 10 %。 1996 年德國有機食品銷售值約為 25 億馬克,占其食品銷售總值的 1 %,到 2000 年,這一比重增至 3 %,預計到 2008 年將增至 25 %。目前德國的嬰兒食品己基本上轉化為有機食品。慕尼黑市居民所食用的面包,其中 30 %是用有機配料制成的,這表明有機食品正在征服歐盟一些國家的注流食品市場。
一、歐盟有機食品生產及進口情況
據有關機構研究結果表明, 1986 — 1996 年的十年間有機農業種植面積已從 12 萬公頃增至 120 萬公頃,年平均增長率達 25 %。同期有機農場數目從 7800 家增至近 5 萬家。 2000 年歐盟有機食品銷售額約占歐盟食品銷售總額的 3 %,北部歐盟國家有機農業從不太重要已發展成為整個農業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
盡管歐盟第 2078 / 92 號法令 ( 被稱之為農業環境法 ) 對所有歐盟成員國均有約束力,但各成員國采取的政策和措施的不一致導致其發展速度不盡相同。德國、意大利、奧地利和瑞典有機農業種植面積擴展迅速,四國的種植面積占 1996 年歐盟有機農業種植總面積的近四分之三。
歐盟大面積的有機農業種植為有機貿易的開展奠定了基礎,市場的主要供貨者為國內生產商,特別是奶制品、蔬菜、水果和肉類。由于氣候差異,北部歐盟國家需從南部歐盟國家進口橙子及谷物、橄欖、黃豆、大米、蔬菜、橄欖油、葵花籽油、干果和堅果等產品。法國、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和荷蘭出口大于進口。德國、英國和丹麥都有較大的進口需求。
非歐盟供貨國主要包括北美、東歐、以色列、埃及、土耳其、摩洛哥、西印度群島、巴西和阿根廷。 歐洲有機貿易正與若干北美和非洲國家的公司密切合作,幫助其轉化為有機農業種植方式。有機產品的需求如此之大,歐洲貿易商在不斷尋求潛在的有機產品貨源,主要包括咖啡、菜葉、谷物、堅果、干果、油籽和香料。
二、歐盟有機食品市場加快發展的原因
1. 歐盟農業政策鼓勵轉換或保持有機種植,并給予農場主以相應的補貼。目前幾乎所有歐盟國家都為其農場主提供直接的資金支持,鼓勵其有機農業種植方式。這一措施大大激勵了歐盟各國有機食品的供給。荷蘭不僅對農場主按種植面積給予資助,而且還撥款建立銷售體系,包括用于消費者和生產商的咨詢服務和促銷。
2. 主流零售業對銷售有機食品的興趣和能力成為歐盟有機食品市場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
(1) 丹麥、奧地利和英國的超級市場已開始出售有機食品,并建立了良好的銷售體系,能夠向大采購集團批發有機食品。由于大部分超市的介入,消費者更多地接觸到有機食品,并能夠在經常購物的場所買到有機食品。超級市場出售的商品品種多且價格合理,比一般商店的銷售值約高 30% 。
(2) 南部歐盟國家從 90 年代開始促進有機食品的銷售。有機食品生產商和貿易商更關注產品對北部歐盟國家出口的巨大潛力。當地國內市場需求盡管比較少,但一直不斷增加,特別在大城市,即收入水平和受教育程度較高的地方更有消費潛力。
三、歐盟有機食品發展的現存問題
雖然歐盟有機食品銷售額在歐盟食品銷售總額中所占比重仍在增大,但有機食品獲得的市場份額仍低于對有機食品感興趣的潛在消費群所占的比重。因此,需要經過引導才能使消費者愿意為購買有機食品多支付費用。歐盟有機食品的主要問題是:
(1) 供不應求與銷售渠道不暢同時存在
由于多種原因,各地區的供給不能滿足需求情況,有機食品在消費者經常光顧的主流銷售渠道 ( 如超市 ) 尚不能完全保證供貨,農戶不能生產消費者希望購買的產品,運輸也存在一定問題,由于缺乏規模經濟效益使運輸成本過于昂貴,而較高的價位使產品局限于某些特殊的消費群。此外,與鼓勵有機食品的生產相比,對有機食品的營銷宣傳顯得不夠重視。
(2) 如何保鮮至為關鍵
新鮮食品,如牛奶和奶制品、蔬菜、水果、面包和肉類是擴大有機食品市場份額的關鍵性產品。加之有機食品必須味道純正,色香味必須有別于大眾化產品,如何保鮮至關重要,在生產、加工和運輸過程中必須細心處置,因此應在產品的運輸、生產和貼標簽 ( 散裝貨 ) 等方面加以改進。
(3)消費者對有機食品質量的信心有待增強
通過直銷和有機食品專賣店可以使消費者對有機食品的質量和健康性能逐步建立起信心。而在大眾銷售渠道,消費者對有機食品的信心只能通過名牌產品來增強,而為創名牌所要求的投資相當巨大。
(4) 合理定價
有機食品的定價對生產商和貿易商都要具有吸引力,而消費者也必然會將有機食品的價格與普通食品的價格進行比較,競爭將促使生產商、加工商及中間交易商的定價趨于合理化,從而降低有機食品的成本。
(5) 銷售渠道問題
由于有機食品質量要求高,加工、運輸、擺放、出售等每一環節都要特別注意,這對小規模的經銷店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有機食品的銷售渠道屬勞動密集型,因其涉及分散的生產商和相對較少產量的產品,而這些產品又必須與普通產品在所有環節分別處理,所以建立新的銷售渠道費時費力。
四、專家提出的對策
歐盟有機食品方面的專家對市場發展趨勢進行了種種預測,提出有機食品最好在其生產的地區出售,通過公眾宣傳喚起公眾的共同努力,快速反應參與競爭,且應有更多的科技投入及鼓勵優惠政策。同時,專家建議國家應出資建立透明的產品質量監測系統,進行大力宣傳,使消費者了解認證標志的含義。還應對生產商合作社提出與其產值相掛鉤的經費資助,鼓勵為生產商開展與銷售相關的咨詢服務,開發銷售渠道。
此外,為使發展有機農業與解決環保問題協調進行,同時預防有機食品供過于求的現象發生,專家提出國家應有長期統一的規劃。
總之要改進有機食品的市場現狀主要不能將產品價格定得過高,而要在產品質量上下功夫。市場需求主要取決于有機食品的價格、便利程度和質量。
為此,歐盟的有機專家給有機食品生產、銷售商提出以下幾點咨詢:
①應使消費者更便利地購買有機食品;
②由于消費者期望有機食品的價格與普通食品相差不多而且確保質量,因此降低消費價格可使市場需求大增;
③有機食品的品牌數目大幅度減少將減少產品成本,降低價格,刺激市場需求;
④有機食品發展速度很快,競爭也加劇,因而,從生產到零售選擇的要求日趨嚴格,也更加重要;
⑤建立廣泛的通信網絡能顯現生產商協會的重要性;
⑥生產商應提高生產效益,大幅下調消費價格,并建立切實可行的質量保障體系;
⑦銷售結構建立過程中分解成太多的協會和銷售組織,將成為有機運動發展面臨的最大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