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應對全球漁業資源迅速減少的局面,幫助各國政府拓寬視野,制定更加合理的可持續發展漁業政策,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與北歐理事會、挪威和冰島合作,在挪威的卑爾根召開了貫徹生態漁業方法會議,來自世界各國的160多名漁業專家參加了會議。
聯合國糧農組織指出,這次會議是討論落實2001年雷克雅未克海洋生態系統負責任漁業首腦會議和2002年約翰內斯堡可持續發展問題世界首腦會議的后續行動。在可持續發展問題世界首腦會議上,各國同意到2010年采取生態漁業政策,力爭到2015年恢復全球日漸減少的魚類數量。
聯合國糧農組織說,影響漁業可持續發展的因素很多,例如,農場殺蟲劑被沖入魚類棲息水域使一些地方成為魚類的死亡區;許多海龜和海豚因被漁網纏住無法脫身而斃命;旅游景點的開發破壞了一些魚類傳統的產卵場所;輪船的洗艙水污染著魚類的生存環境;過度捕撈不僅使一些魚類處于滅絕邊緣,而且也威脅著整個海洋食物鏈,等等。因此,各國在制定漁業政策的時候,必須放寬眼界,發展和運用生態漁業方法。
所謂生態漁業方法就是將生態系統納入漁業管理的目標,進一步關注海洋生物資源不同種群和品種之間的相互影響,如捕食者與被捕食者關系等,并確認和了解人類活動對生態系統的影響,包括人類活動可能引起的生態系統結構扭曲等,從而更加有效地保護生態系統及可持續利用海洋生物資源,促進長期糧食安全和人類的發展。
聯合國糧農組織漁業資源司司長加西亞表示,如今的漁業活動已不僅僅是在和魚打交道,需要面對范圍廣泛和看起來似乎毫無關聯的各種人類活動對漁業的影響。如何有效地應對這些繁雜的問題,目前還沒有現成的答案,但各國在尋找答案時,毫無疑問必須全盤考慮漁業的可持續發展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