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對人工培育的圓口銅魚子一代親魚進行人工催產,獲魚卵約4.6萬粒,人工孵化出膜仔魚約1.2萬尾、平游仔魚約0.35萬尾,在國內率先實現長江圓口銅魚全人工繁殖成功。
圓口銅魚自然分布于長江上游(川江段)和金沙江中下游等干流,以及雅礱江、岷江、沱江、赤水河、嘉陵江、烏江等支流,曾是長江上游重要的經濟魚類。受過度捕撈、涉水工程、環境污染等人類活動影響,圓口銅魚自然資源迅速下降,產卵場環境遭受破壞,其完成生活史的通道相繼被阻斷。作為長江上游、金沙江中下游等江段的旗艦水生動物,圓口銅魚的種群現狀及保護進展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為更好地保護和恢復圓口銅魚種群,在2021年新調整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圓口銅魚野生種群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金沙江及長江上游多個水電工程也已將圓口銅魚列為增殖放流對象。多年來,國家有關部門和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等企業持續組織科研力量進行圓口銅魚物種保護技術攻關。但由于圓口銅魚對人為操作和環境變化具有強烈的應激反應,易患小瓜蟲病,極易出現死亡,其人工馴養與繁育難度極大。
長江所魚類生物學與保護工程學科組(水科院湖庫增殖漁業創新團隊)2008年啟動長江圓口銅魚人工馴養繁育技術攻關,先后攻克野生圓口銅魚采集與長途運輸、全人工環境馴化與親魚強化培育、人工催產與孵化、苗種規模化生產以及應激生物學、小瓜蟲防治等關鍵技術難題。2013年取得野生成熟親魚人工催產成功并出苗,2014年取得全封閉循環水工藝培育親魚人工催產成功并出苗,2016年實現封閉循環水工藝圓口銅魚規模化人工繁殖,2020年首次在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水域開展了人工繁殖圓口銅魚子一代苗種大規模放流,2021年繁殖季首次成功實現圓口銅魚全人工繁育技術突破。這些成果為長江圓口銅魚資源保護恢復與產業化利用奠定了技術基礎。

圓口銅魚子一代性成熟親魚

取圓口銅魚子一代雌魚卵

圓口銅魚子二代仔魚